2025/10/22

靜脈潰瘍成功治療案例

從腳腫到潰瘍,一位廚師的傷口復原過程

說到台灣,美食絕對是讓人第一個想到的特色之一。從熱騰騰的牛肉麵、香氣四溢的鹽酥雞,到一碗油亮亮的滷肉飯,這些令人垂涎的美味背後,是一群默默付出的餐飲工作者。廚師、炸物攤老闆、餐飲服務人員,除了長時間在高溫的廚房或灶台前穿梭、也幾乎沒有坐下休息的機會,他們用雙腳撐起一整天的忙碌與熱情。

但這樣的辛勞,往往也悄悄地對身體造成負擔。這位在廚房工作多年的病人,最初只是感覺腳腫、下班後特別沈重,接著小腿出現顏色變深的色素沉澱,原本也不以為意,最後竟演變成皮膚破損、久未癒合的靜脈潰瘍

這篇文章想與大家分享他的治療經過——從潰瘍持續滲液的困擾,到傷口逐漸癒合、腿部腫脹消失到輕鬆行走的過程,也希望提醒所有長時間站立的朋友們:雙腳一旦出現水腫或靜脈曲張的表現時,要趕緊尋求專業醫師的協助喔。

兩年前,這位病人第一次到診所來就醫時,只有沉重感與浮出的靜脈曲張,經過詳細的超音波檢查之後,發現有主軸淺層靜脈的逆流,也正是這條血管引起患者不適。

兩年前右腳外觀

解釋完原因及必需的手術之後,患者選擇先以保守性治療為主,包含了抬腿、適度的運動、嘗試減重以及建議穿著醫療級壓力襪。

兩年後,再次見面時,一開口就提到他的右腳踝有一個傷口換藥換了好久都遲遲不會好,而且會滲水,並且半夜抽痛到睡不好。打開紗布一看,果真是典型的第六期靜脈曲張表現→靜脈潰瘍!兩年前檢查出的血管因持續的逆流,已擴張為當初的兩倍大。

第六期靜脈曲張-靜脈潰瘍

這次,病人接受了手術治療的建議,我們用「微創血管內雷射閉合手術」將逆流的血管(而且還有兩條!)封閉,術後使用醫療級彈性襪支撐,在一周後回診時,傷口已經有了明顯的改變,周圍的壞死組織已脫落,發紅發黑的發炎反應也已經消失,傷口範圍也已經開始縮小。

手術後一周傷口狀況

手術後一個月再度回診,傷口幾乎已經完全癒合,水腫也完全改善,病人的生活品質得到提升,醫師看著也感到欣慰!

手術後一個月傷口癒合

經過「微創血管內雷射閉合手術」治療後,潰瘍的傷口順利癒合,他也能繼續站上廚房的工作崗位,半夜也能好好的休息,不再因疼痛而影響睡眠。對於工作需要長時間站立的朋友來說,靜脈健康絕對不容忽視。

早期發現、及時治療,不只讓雙腳減輕負擔,也能避免日後更複雜的問題。
廖啟豪醫師 👈點擊獲取更多資訊及約診方式

2025/10/16

靜脈曲張的「雷射手術」是什麼?

許多人發現自己的小腿血管一條條浮起、扭曲成團,甚至出現沉重、腫脹或夜間抽筋的困擾,這其實是「靜脈曲張」的典型表現。

靜脈曲張是下肢靜脈的瓣膜功能異常,血液無法順利回流心臟,導致血液滯留、靜脈擴張。初期可能只有外觀上的變化或輕微水腫,但若沒有治療,長期下來可能造成皮膚色素沉澱、潰瘍,甚至靜脈炎或血栓。

傳統剝除手術:有效但恢復期長

傳統剝除手術傷口及瘀青情形

早期的治療方式以「靜脈剝除手術(Stripping)」為主。

醫師會從大腿或膝窩處做切口,利用導引鋼絲將整條病變靜脈拉出。雖然能有效移除逆流血管,但過程中需要較多傷口與麻醉時間,術後容易有瘀青、疼痛或暫時性麻木感,復原時間約需數週。
對於需要長時間工作的現代人來說,傳統手術的恢復期往往成為最大的考量。

微創雷射手術:從「拉掉」變成「封住」

微創血管內雷射手術傷口僅如針孔般大小

隨著醫療技術的進步,「血管內雷射閉合術(Endovenous Laser Treatment, EVLT)」成為治療靜脈曲張的新主流。

顧名思義,醫師不再將靜脈「拉掉」,而是以細小導管從皮膚穿刺進入病變靜脈,在超音波導引下精準定位,接著利用雷射的熱能「封閉」靜脈,使血液改道回流到健康靜脈中。

整個過程僅需局部麻醉,傷口只有針孔大小。術後可立即下床走動,隔天多數人就能恢復日常生活。

微創雷射手術的五大優點

  1. 傷口小、恢復快:不需傳統手術的大範圍切開,瘀青與疼痛感明顯減少。

  2. 外觀改善自然:封閉靜脈後,浮出的血管會逐漸被身體吸收,皮膚表面恢復平整。

  3. 精準又安全:在超音波導引下操作,能避免傷及周邊組織與神經。

  4. 局部麻醉即可:不需全身麻醉,降低手術風險。

  5. 快速恢復工作:多數患者當天即可行走、隔天上班,適合生活忙碌者。

誰需要接受靜脈閉合手術?

如果你有以下狀況,就可以諮詢專科醫師評估是否適合進行雷射治療:

  • 小腿明顯浮出的靜脈、沉重腫脹感

  • 晚上常抽筋或腳踝皮膚變黑

  • 曾有靜脈炎或皮膚潰瘍病史

  • 超音波檢查顯示靜脈瓣膜逆流

經由超音波檢查後,醫師會根據逆流範圍與血管大小,選擇最合適的治療方式。有些患者也會搭配硬化劑注射或穿醫療彈性襪來達到更好的效果。

結論

過去治療靜脈曲張需要大傷口、全身麻醉以及長時間的休養,如今藉由血管內雷射這類微創技術,治療變得更安全、更舒適。
若你長期受到靜脈曲張困擾,不妨與專業醫師討論微創雷射手術是否適合你,讓雙腿恢復健康,也能夠讓外觀改善,重拾自信。廖啟豪醫師 👈點擊獲取更多資訊及約診方式



2025/10/11

靜脈曲張第四期治療實際案例

 「本來只有一點點,有一天突然就變很多而且黑黑的」,這是在靜脈曲張門診中,醫師最常聽到的心聲。許多人誤以為靜脈曲張只是腿上「浮出來的青筋」,不痛不癢就不理會。然而,這句話生動地描繪了大隱靜脈逆流導致的下肢靜脈功能不良,是慢性且持續的病理破壞,往往在沒注意的時候,病情有惡化的可能。

廖啟豪醫師 👈點擊獲取更多資訊及約診方式

靜脈功能不良:從外觀到內在的慢性破壞

下肢靜脈系統猶如一個複雜的單向道交通網,靜脈瓣膜就像閘門,確保血液能順利向上回流至心臟。當這些瓣膜受損、無法完全閉合時,血液就會向下逆流、滯留在下肢,造成靜脈壓力持續升高。

初期,你可能只覺得腿部容易痠、脹、麻、重,尤其是在久站或久坐之後。腿上或許只看得到幾條微細的蜘蛛網狀靜脈。但隨著時間推移,這種持續的高壓不只會讓血管鼓脹變形(形成典型的靜脈曲張),更會引發一系列更嚴重的連鎖反應:

  • 皮膚病變:持續的壓力使血管中的發炎物質滲出到組織間,開始損害周圍的皮膚結構。

  • 色素沉澱:血液中的紅血球分解後,其鐵質會沉積在皮膚下,造成皮膚出現咖啡色或黑色的斑塊,這就是患者口中「黑黑的」變化。(可參考之前的文章介紹)

  • 潰瘍:若情況持續惡化,皮膚會變薄、發炎,最終形成難以癒合的靜脈潰瘍

  • 血栓形成:血液滯留也可能增加血栓的風險,若血栓脫落,後果不堪設想。

一個「沒注意」,可能就進展到「第四期」!

靜脈曲張的病程通常是緩慢的,但皮膚病變的發生,有時卻給人一種「突然」惡化的錯覺。醫學上會依據病變嚴重程度分期,而當靜脈曲張惡化到第四期,就代表皮膚已出現明顯且難以逆轉的色素沉澱、濕疹或硬化。

如文章開頭圖中這位患者,當下肢出現黑色素沉澱時,代表腿部靜脈累積的傷害已到達相當程度。這不僅影響美觀,更是一個強烈的信號:你的靜脈系統已經嚴重失衡,亟需介入治療!

阻斷逆流是避免併發症的關鍵

幸運的是,現代醫學已能有效處理靜脈逆流的問題。治療的黃金原則只有一個:阻斷逆流。透過將病變、逆流的靜脈「關閉」或「移除」,讓血液改道流向健康的深層靜脈,從根本上解除下肢的高壓狀態。

從患者的改善情況可以看出,經過這樣的治療後,靜脈高壓解除,皮膚的發炎與色素沉澱現象也會逐步獲得改善

不要猶豫!積極評估是守護雙腿的唯一方法

靜脈曲張絕不是一種可以放任不管的「美觀問題」,它是慢性且持續的病理破壞。當你開始看到腿上出現「黑黑的」色素沉澱時,代表你已經到了一個需要立即處理的階段。

有靜脈曲張的朋友們,不要再猶豫了! 趕緊尋求專業的心臟血管外科或靜脈專科醫師進行詳細的超音波評估,釐清逆流的程度與位置,並討論最適合的治療方案。及時、有效的阻斷逆流,才是避免靜脈潰瘍、血栓等嚴重併發症產生的最有效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