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9/20

腿部皮膚發黑變硬?當心靜脈病變正在侵蝕你的腳

靜脈曲張不只浮腳筋,還可能造成皮膚發黑、變硬甚至潰瘍!

是否曾發現家人或自己的小腿皮膚變得緊繃、變硬,顏色也變得暗沉或泛黑?甚至出現小腿逐漸變細、腳踝腫脹、皮膚摸起來像皮革般僵硬?這可不是單純的曬傷或輕微的皮膚問題,而是一種與慢性靜脈功能不全疾病有關的皮膚變化,稱為硬化性脂肪皮膚炎(Lipodermatosclerosis)
廖啟豪醫師 👈點擊獲取更多資訊及約診方式

硬化性脂肪皮膚炎(Lipodermatosclerosis)

硬化性脂肪皮膚炎是一種與慢性靜脈功能不全有關的皮膚及皮下組織發炎與纖維化現象。簡單來說,當腿部靜脈長期無法順利將血液送回心臟,導致血液滯留在下肢,時間久了,皮膚就會開始產生病變。

這情形常見於有靜脈曲張、曾有深層靜脈栓塞、肥胖或長時間站立的族群。其發病機轉如下:

  1. 因靜脈阻塞或逆流導致靜脈壓力升高
    當靜脈裡的瓣膜出現問題,血液會往下逆流,導致小腿靜脈壓力升高,血液中的水分和紅血球會慢慢滲出到皮膚周圍的組織。

  2. 紅血球滲出造成色素沉著
    滲出的紅血球分解後,會釋放含鐵色素(hemosiderin),使皮膚出現棕黑色的色素沉著,也就是常見的小腿變黑。

  3. 慢性發炎與組織纖維化
    長期的發炎反應會讓皮膚下的脂肪層與結締組織出現硬化與增生,讓皮膚變得緊、厚、甚至變形。

  4. 組織缺氧與惡性循環
    反覆的發炎及纖維化之後,血液循環變差、氧氣供應不足,會讓皮膚狀況持續惡化,甚至演變成靜脈性皮膚潰瘍。

  5. 靜脈潰瘍(C6)
常見症狀如:小腿下半部出現棕黑色沉著,皮膚變厚且硬,按壓失去彈性,感覺緊繃或有壓痛,小腿變細、腳踝腫脹,嚴重時可能出現皮膚潰瘍!


治療的目標,在改善靜脈回流減少靜脈壓力才能控制發炎,常見方式包括:
  1. 穿著醫療用彈性襪,幫助腿部靜脈血液回流。

  2. 避免久站久坐,適時抬腿與活動。

  3. 控制體重與增加下肢活動(如散步、抬腳運動)。

  4. 若有靜脈曲張的狀況,建議進一步的介入治療,阻斷逆流血管。

硬化性脂肪皮膚炎不是單純的皮膚病,它是靜脈系統慢性且長期退化的警訊。及早治療靜脈問題,才能預防皮膚變性與潰瘍的發生。

如果發現小腿有異常變黑、變硬,或常常腫脹與痠痛,建議及早尋求專業血管外科醫師評估,找出根本原因並對症處理,才能避免後續如靜脈潰瘍等更嚴重的併發症。

廖啟豪醫師 👈點擊獲取更多資訊及約診方式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