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0/22

靜脈潰瘍成功治療案例

從腳腫到潰瘍,一位廚師的傷口復原過程

說到台灣,美食絕對是讓人第一個想到的特色之一。從熱騰騰的牛肉麵、香氣四溢的鹽酥雞,到一碗油亮亮的滷肉飯,這些令人垂涎的美味背後,是一群默默付出的餐飲工作者。廚師、炸物攤老闆、餐飲服務人員,除了長時間在高溫的廚房或灶台前穿梭、也幾乎沒有坐下休息的機會,他們用雙腳撐起一整天的忙碌與熱情。

但這樣的辛勞,往往也悄悄地對身體造成負擔。這位在廚房工作多年的病人,最初只是感覺腳腫、下班後特別沈重,接著小腿出現顏色變深的色素沉澱,原本也不以為意,最後竟演變成皮膚破損、久未癒合的靜脈潰瘍

這篇文章想與大家分享他的治療經過——從潰瘍持續滲液的困擾,到傷口逐漸癒合、腿部腫脹消失到輕鬆行走的過程,也希望提醒所有長時間站立的朋友們:雙腳一旦出現水腫或靜脈曲張的表現時,要趕緊尋求專業醫師的協助喔。

兩年前,這位病人第一次到診所來就醫時,只有沉重感與浮出的靜脈曲張,經過詳細的超音波檢查之後,發現有主軸淺層靜脈的逆流,也正是這條血管引起患者不適。

兩年前右腳外觀

解釋完原因及必需的手術之後,患者選擇先以保守性治療為主,包含了抬腿、適度的運動、嘗試減重以及建議穿著醫療級壓力襪。

兩年後,再次見面時,一開口就提到他的右腳踝有一個傷口換藥換了好久都遲遲不會好,而且會滲水,並且半夜抽痛到睡不好。打開紗布一看,果真是典型的第六期靜脈曲張表現→靜脈潰瘍!兩年前檢查出的血管因持續的逆流,已擴張為當初的兩倍大。

第六期靜脈曲張-靜脈潰瘍

這次,病人接受了手術治療的建議,我們用「微創血管內雷射閉合手術」將逆流的血管(而且還有兩條!)封閉,術後使用醫療級彈性襪支撐,在一周後回診時,傷口已經有了明顯的改變,周圍的壞死組織已脫落,發紅發黑的發炎反應也已經消失,傷口範圍也已經開始縮小。

手術後一周傷口狀況

手術後一個月再度回診,傷口幾乎已經完全癒合,水腫也完全改善,病人的生活品質得到提升,醫師看著也感到欣慰!

手術後一個月傷口癒合

經過「微創血管內雷射閉合手術」治療後,潰瘍的傷口順利癒合,他也能繼續站上廚房的工作崗位,半夜也能好好的休息,不再因疼痛而影響睡眠。對於工作需要長時間站立的朋友來說,靜脈健康絕對不容忽視。

早期發現、及時治療,不只讓雙腳減輕負擔,也能避免日後更複雜的問題。
廖啟豪醫師 👈點擊獲取更多資訊及約診方式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